内蒙古包头市人。
贾利军,女,教授,1970年出生。在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工作,1992年,四川大学应用化学系本科毕业,1997年,四川大学无机材料系硕士研究生毕业,后在电子科技大学任教,2008年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博士毕业。现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。2008年晋升为教授,2014年任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中心首席教授。长期从事低温共烧LTCC基板材料、微波铁氧体材料和低温共烧铁电/铁磁复合磁电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,基于LTCC技术的叠层片式电感器、滤波器、小型化天线设计与制作研究。先后主持和承担完成国防科工委"934"重大工程项目、国家"863"项目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、民口配套项目、省部产学研项目等,承担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,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二、三等奖多项。在《J.Mater.Chem.Phys》、《J.Appl.Phys.》、《J.AlloysCompd.》、《J.Magn.Magn.Mater.》、《IEEETransactionsonMagnetics》等国内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。为本科生讲授《电子材料工艺原理》、《合成化学》等课程。参与编著《电子材料导论》教材。
贾利军是一名在中国工作的知名企业家,他曾在各种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。不过,关于他是否来自河北省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。
贾利军拥有广泛的工作经验,曾在多家公司担任高管职务,如今也是多家公司的投资人和董事会成员。他在商业领域的成就备受瞩目,尤其是在金融、房地产和科技等领域。他的成功经历和商业洞察力,不仅为他的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,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启示。
贾利军的领导才能和商业头脑备受尊重,他在中国商界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。他经常被邀请发表演讲和参加各种商业活动,深受业内人士的尊敬和信任。
虽然贾利军的人生经历和成就令人钦佩,但关于他是否来自河北省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。一些人认为他是河北省的本地人,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来自其他地方。不过,这个问题并不影响他在商业领域的成功和成就,也不影响他对中国商业界的贡献和影响。
第一批
贾利军是最早一批援藏的人员,2019年贾丽军同第一批人员提出援藏申请,2019年夏,贾利军来到阿里陕西实验学校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
贾利军为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抓住每一个活动环节,促进孩子多想、多说,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,贾利军还利用节假日走进部分孩子的家里,因材施教
中机机器人有限公司是2017-11-13在河南省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,注册地址位于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129号8层805号。
中机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/注册号是91410000MA44KKJP7Q,企业法人贾利军,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。
中机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:工业制造行业的生产智能化设计,信息化自动生产线设计,智能机器人设计及相应工业制造行业改造,包括设计、咨询、供货、施工、调试、验收服务;从事工业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、咨询、服务,机械设备及配件、机电设备及配件、电子产品、五金交电、通信设备及相关产品、计算机、软件及辅助设备、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的销售;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服务。本省范围内,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。
深圳影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2015-10-13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,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平山社区丽山路65号平山民企科技园2栋1层。
深圳影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/注册号是91440300358736418H,企业法人贾利军,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。
深圳影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:一般经营项目是:网络技术开发;网上从事广告业务(法律法规、国务院规定需另行办理广告经营审批的,需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);从事文化交流;企业形象策划;文化活动策划;文化用品、工艺美术品、电子产品、工艺礼品的购销及其经营电子商务;其他国内贸易;图文设计、电脑动画设计、开发。(法律、行政法规、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,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);影视器材及周边产品的租赁;影视器材的销售。,许可经营项目是:商业性演出;从事文化经纪业务;文艺创作与表演。本省范围内,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。
千里线上的生命号
2009年12月26日,随着汽笛鸣响,被老百姓喻为内蒙古“青藏铁路”的临策铁路首发通车。临策铁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,东接巴彦淖尔市临河站,西至中蒙边境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策克口岸,全线长768.415公里,总投资42.7亿元,是连接蒙古国的一条重要运输通道,与包兰铁路连接,形成贯通华北至西北的铁路运输大通道。然而,临策铁路开通近一年来,却是只通货车,不通客车。
11月15日,记者登上了被称为临策线上的“生命号”——57021/2次临策铁路路勤专用列车。8时30分,记者带着诸多疑问从临河火车站登上了57021次列车。一上站台,记者就惊奇地发现,这趟共有20节车厢的列车竟然是客货混编,其中5节普通硬卧客车,12节拉运钢轨的平板车,2节水罐车及1节集装箱车。“你们看到的2节水罐车每节装着60吨生活用水,1节集装箱车里装着20公升装的600桶生活用水,还有蔬菜、粮油等生活物资。因为铁路沿线80%的地方是极度干旱区和沙漠的边缘地带,90%的地段远离公路,其中400公里是无人区。目前全线运营18个站,其中13个站没有水,自然条件十分恶劣,后勤供给十分困难,所以这趟车被称为临策线上的‘生命号’。”本次列车的车队队长贾利军向记者介绍,57021/2次车除接送沿线职工上下班外,同时也是生活供应车,承担职工生活后勤保障任务的恒诺临河公司,通过这列车将蔬菜、粮油和生活用水等及时运送到沿途各站,为临策铁路上千名职工提供生活保障。
“生命号”列车每周一8时40分从临河发车,次日天亮前到达额济纳,18时30分从额济纳返程。全程运行中逢站必停,事多则长停,事少则短停,没有规律。全线限速80公里/小时,无论遇到上行或下行的列车都得让行,所以晚点是常有的事。
在记者的焦急等待中,火车在晚点1个小时后,终于从首发站临河启动了。
沙漠中的“黑色蕾丝”
列车从临河一路西行,车窗外阳光明媚,铁路两侧田园风光美不胜收。10时25分,火车驶入第一个站点杭锦后旗火车站,该站距离旗府所在地陕坝镇4公里,彻底结束了30万人口之众的杭锦后旗不通火车的历史。
列车在杭锦后旗站停车13分钟后继续西行,过了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站,沿路渐渐变得荒凉起来,列车驶入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地带。正值中午时分,晴朗无风的天空下不知从何而来的沙子,竟然无孔不入地进到列车里,车窗边沿上、地板上,甚至座位上都能看得到摸得着。车队队长贾利军对记者说:“你们今儿算是遇上了好天气!我们经常遭遇的是天昏地暗的沙尘天气,有时风沙大,列车要紧急停车避险。夏天,沙漠表面温度达到70摄氏度,能烤熟鸡蛋;冬天,沙漠里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,狂风吹得年轻人都站不稳脚跟,得抱着石头走路。”
列车穿行在沙漠中,记者惊奇地看到,一大片一大片临近铁路两侧的沙丘像是罩上了一层“黑色蕾丝”,定睛细看,原来是整齐划一的人工黑色塑料网格。贾队长告诉记者,这是临策铁路线上的一大风景——人工网格化沙障,目的是为了防治沙害。
图克木庙的地下水窖
15时40分,列车到达图克木庙车站,专门把从临河满载而来水罐车里的生活用水蓄入车站100立方米的地下大水窖。这道工序要停车1个半小时,记者乘此机会下车采访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过去给水窖蓄水时靠自流,蓄满整个水窖需要4个小时,后来改用电泵抽水,蓄水时间缩短至1个半小时。蓄水时,车站职工忙着从“生命号”上往下搬运蔬菜、粮油等生活物资。
图克木庙位于阿拉善盟茫茫戈壁,生态恶劣,是临策铁路线上一个规模较大的重点治沙点,所以这里的工人比较多。工务部队长范金明告诉记者,这里的工人日均有40多人,主要是维修管辖区内长170公里的线路,每天早上8时吃了早饭出工(夏天一般在早晨5时就出工了),下午4时多回来,每人出发时怀里揣2个馒头2个鸡蛋,这就是午饭,只能在野外吃。
记者来到图克木庙车站后正赶上职工开晚饭,人手一个大饭盒盛满了热腾腾的焖面,有的端回宿舍吃,有的则站在院里或蹲在墙根吃。在食堂门前排队打饭的人群中,十来只小狗摇着尾巴蹭来蹭去。范队长说,职工们在这里一待至少半个月不能回家,业余生活很单调,偏远些的治沙点更是只有两三个人,于是好多职工就养小狗来解闷。一位职工风趣地跟记者说:“和青藏铁路相比,这里除了氧气不稀缺啥都稀缺。”
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,就怕得病,特别是急性病,所以,工人们人手一个小药盒,里面备一些常用药。今年7月,图克木庙一名车站值班员突发脑出血,为了把患者尽快送往医院,车站动用了轨道车,并通知沿线站点及时予以让行,2个多小时后终于赶到临河,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,这件事也因此被呼和浩特铁路局评为“和谐呼铁”典型事迹。
在这条神奇的铁路上,作为旅客的你可以尽情领略苍天般的阿拉善,美奂美仑的胡杨林;长河落日、大漠孤烟的乌兰布和大沙漠;阡陌纵横、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;天苍苍、野茫茫的蒙古高原……如果你有幸成为她的旅客,那么,在你领略了以上所有美景的同时,会深深地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折服。于是,你会深深地牢记这条神奇的铁路——临策铁路!
铁路给胡杨林让道
16日7时40分,列车抵达额济纳车站。晨曦中的额济纳站寂寥而静谧。从站台极目北望,是一片高低错落的建筑。呼铁局临策基础设备管理部额济纳综合车间书记赵磊向记者介绍说:“那就是额济纳旗,距火车站有6公里。车站之所以距城市这么远,是因为线路设计时多绕行了30公里,进入了巴丹吉林沙漠沙害地段,以免45万亩国家级胡杨林保护区受到人为破坏。”
临策铁路给胡杨林让道后,为防止流沙掩埋铁路,经多方论证和设计,在风口流沙严重地段,运用新技术建起了2段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人工隧道——防沙明洞,分别长6.66公里和1.42公里、高近10米,开创了国内铁路线最长的防沙明洞。
“夏天到防沙明洞内作业很受罪。”呼铁局临策基础设备管理部额济纳综合车间工务部副主任郭春阳说。他说,今年7月1日,他带领30多名工人进洞作业,早晨5时从额济纳出发,7时到防沙明洞里时温度已达30摄氏度,中午时气温超过40摄氏度。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,工人们热得脱掉工服只穿一条内裤,一干就是8个多小时,有四五个人中了暑,但是他们喝了随身携带的藿香正气水,歇上片刻后又继续干。
据了解,建设绿色环保铁路,保护生态环境是临策铁路建设的一个新亮点。施工单位还先后在乌力吉至额济纳的300多公里区段,建立了多处野生动物通道,以保证野驴和黄羊等动物的迁徙。
6800多万控制沙害
20时25分,列车到达苏宏图车站。夜色中寒风呼啸、沙尘弥漫。“这里年风沙天数多达230天,最大风力11级,风沙埋道是常有的事。”同车的一位老职工告诉记者。据介绍,今年5月中旬,连续几天沙尘暴,有的铁道上沙子能达1米多高,把火车轱辘都埋了,当时有70多人参加了除沙会战,最长一次清沙用了28个小时,一个个又饿又累筋疲力尽。
呼铁局临策基础设备管理部技术设备科科长乔金义告诉记者,目前临策铁路受沙害影响区段有456公里,占线路总长度的65%;沙害地段有303.2公里,占线路总长的44.2%,其中严重沙害地段有257.6公里。
2009年12月26日临策线开通后,由于沙害的影响,列车不能正常开行。为此,呼铁局专门成立治沙指挥部和专业治沙队伍,组织干部职工200人,雇佣劳务工267人,动用14台装载机、推土机,驻守沙害现场,发生沙害及时清除。
从6月1日开始,呼铁局组织大型机械100多台,最多时清沙人数达2000多人,清除线路积沙120万立方米,设立高立式沙障450公里,设置土工网格620万平方米,粘土、粘土碎石覆盖293万平方米,生物治沙滴灌造林4.5公里。
截至目前,临策铁路治沙已投入6800多万元,沿线沙害终于有所遏制。
经过艰苦卓绝的建设和治理,2010年7月16日,临策铁路开始从策克口岸向临河拉运煤炭。据呼铁局乌海车务段段长助理徐斌介绍,货车开通运行至今已发送运煤货车106列,运输煤炭390136吨;57021/2次“生命号”列车开通运行至今已输送了3000多吨生活用水、15000多桶饮用水及2万多公斤食品。随着运输线的日趋正常,今后临策铁路对中蒙经贸往来的促进作用将日益凸显。
11月24日,呼和浩特至额济纳旗4661/2次空调旅客列车将正式开通,途经呼和浩特、包头、临河、苏宏图、额济纳等车站,行程共1100余公里,全程运行14小时55分钟